儒家提倡“禮”,傳統(tǒng)四合院建筑裝修設計受此影響也嚴格按照禮法安排居住空間。四合院這種嚴謹且完善的建筑布局,被賦予了中國封建尊卑等級的意義,體現(xiàn)了鮮明的等級色彩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里看一看吧。
傳統(tǒng)四合院中,位置最顯赫的房屋是正房,也稱作北房,房屋的開間和進深都比較大,臺基較高,是年長的老爺、太太居住地方。正房的中間是堂屋,為家人起居、招待親戚、年節(jié)祭祖的地方,臥室在堂屋兩側,在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下,東側為尊,由正室居住,西側為卑,由偏方居住。再往兩側為正房的耳房,有時也作為居住空間使用。
與正房相比,東西兩側的廂房進深較小,臺基也比較矮,是晚輩居住的地方。基本上,東西廂房也是按照正房的配置建造,中間為起居室,兩側為臥室。東西廂房也有尊卑之分,也是東尊西卑,東廂房為長子居住,西廂房由次子或是庶子來居住。
在正房的后面是后罩房,建成兩層的叫后罩樓。后罩房多為家中女眷居住的地方,女傭也被安排居住在這里。正房正對著的是倒座房,基本上不用來住人,多是作為會客室使用。倒座房如果住人的話,則是家中男傭居住。
在上述這樣的居住劃分情況下,住在傳統(tǒng)四合院中的長輩和晚輩之間的等級觀念完全體現(xiàn)了出來。同時,正房與偏房之間、丈夫和妻子之間也不能在同等條件下居住,體現(xiàn)出了“男尊女卑”這種男女不平等的性別等級。
對于現(xiàn)代來說,四合院的等級規(guī)范早已廢除,在設計師精心設計之下,家中所有人都可以住在合適的房間中,居住的舒適度是一樣的。因此,四合院裝修設計不能完全照搬古代樣式,而是應該滿足現(xiàn)代人的生活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