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風具有實用和藝術欣賞兩方面的功能,在家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,可謂是“一扇屏風,剛柔并濟”。在明清時期,屏風是富貴之家室內不可或缺的裝飾品,凡富貴人家,家里必擺放有各種類型的屏風。
朝代更迭,帶動屏風的發展,屏風的使用范圍逐漸廣泛。漢唐時期,大戶人家凡廳堂必設屏風。屏風的作用也由遮蔽、擋風演變為絢麗多彩的室內裝飾藝術品。明清時期,屏風文化達至高峰。《天水冰山錄》記載,明代奸臣嚴嵩的抄家物里,竟有大小各式屏風389件。人們今天在北京故宮、頤和園等處看到的大量屏風藏品,就是明清時期屏風中的精華。
在浩如煙海的史料、典籍、詩詞、繪畫中有很多屏風留下的痕跡。五代時期顧閎中所繪長卷《韓熙載夜宴圖》,就是用屏風和床榻將畫面分隔為聽樂、觀舞、休息、清吹、送別5個場景。由此可見屏風和藝術、文化的緊密關系。
《韓熙載夜宴圖》
屏風按形制劃分則主要有插屏、圍屏、座屏、地屏、掛屏等,能起到分隔、美化、擋風、協調等作用,從而呈現出一種和諧之美。
大屏風等同于“一面靈活的墻”。它不僅有遮擋的功能,而且可以隨意地分割空間。在不停的變換位置中,能通過變化畫面來營造出別樣的居住環境,非常具體地體現出人文精神。
如今,屏風在諸多收藏藝術品中占有一席之地,成為收藏界中的珍貴藏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