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景手法, 古人總結組景有18種方法,即: 對景、借景、夾景、框景、隔景、障景、泄景、引景、分景、藏景、露景、影景、朦景、色景、香景、景眼、題景、天景。 由于篇幅,在此不一一分析,只就其中的對景、借景、框景等幾種手法作一些分析。
對景所謂“對”,就是相對之意。我把你作為景,你也把我作為景。這種景在園林中很多,但要做好這種景也不易。
從地理位置來講,位置極為突出,作為被觀賞的對象——對景,成功的成為人們視線所能捕捉的第一個對象。
從看的方面來講,與誰同坐軒不僅正面臨水開朗,而且其他三面通過門洞、窗口均有景可對。
框景顧名思義,框景就是將景框在“鏡框”中,如同一幅畫。拙政園內園有個扇亭,坐在亭內向東北方向的框門外望去,見到外面的拜文揖沈之齋和水廊,在林木掩映之下,形成一幅美麗的畫。
借景對景是相對為景;借景則只借不對。無錫寄暢園,人在環翠樓前南望,可以見到樹叢背后的錫山和山上的龍光塔。這塔和山似成園內之景;反之,若人在錫山或龍光塔上,甚至找不到寄暢園。借景是單向的,這就是借景與對景之不同。蘇州拙政園,在吾竹幽居亭中向西望去,可以見到遠處的北寺塔,而且有了這座塔的形象,使這一景更美。景貴有層次,塔成了此景的遠景。從手法來說,要借景,必須設計視線。
借景是單向的,這就是借景與對景之不同。
引景其實,漏窗也起到引景的作用,如上海豫園,自三穗堂向東,有一條廊向北,有“漸入佳境”四字,很起引景作用